政策东风挺科技,风险偏好再抬头“5·19行情”中,科技股表现异常强劲,成为带动市场上攻的主线,并延续到2000年春季攻势中形成跨年热点,最后扩散到网络概念,形成“无网不利”的炒作格局,虽然带有一定的投机氛围,但不可否认也为当时市场营造了主流热点和良好的赚钱效应。
科技股能够成为市场龙头,除了当时“科教兴国”的政策基调,以及美股网络科技潮流的西风东渐之外,科技股本身具有业绩突变的特质,突破了经济增速下滑大背景下的估值束缚,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
尽管当时围绕科技股的炒作,如今看起来有些无厘头甚至可用滑稽来形容,比如公司建网站、把产品挂上网就被赋予网络概念热炒,如今这些操作不过是普通公司的标配而已,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,这些新奇事物确实触动了资本市场的神经,用炒作来宣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,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比较遗憾的是,当年炒作的科技龙头股,除了紫光股份等少数走出长线大牛之外,大部分都已经“泯然众人矣”,这和当时我国的互联网行业比较落后,以及股市以盈利作为上市唯一标准的方式有显著的关系。如今,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已经从口号成为现实,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半导体、5g等为代表的科技股领涨大盘,其中晶方科技等更是成为“十倍股”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科技股的“5·19行情”已经展开,背后同样有政策东风力挺和市场风险偏好抬头的因素。和当年炒作成分居多不同,现在的科技股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,大基金二期正式启动投资,掌握核心技术的需求也随着美国的技术封杀而显得尤其迫切。
同时,稳定经济也需要科技创造新需求,低增速、高流动性下风险偏好的提升利好科技股,纳斯达克指数领涨美股也在一定程度上和“5·19行情”时科技股的西风东渐有类似之处。综合来看,科技股引领a股实现“新5·19行情”的条件已经趋近成熟。国产替代不可少,消费科技藏长牛当然,历史或许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,目前a股的体量已经和1999年不可同日而语,特别是上证指数有许多体量庞大的央企“巨无霸”影响,要实现和当年一样“身轻如燕”的突破难度颇大。但有理由相信,a股注册制改革不断突破之后,科技股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,目前十大权重股中找不到科技股踪影的现象必定会被改写。从长期投资科技股的角度来看,“国产替代”和“消费科技”有望成为两大主线。“国产替代”自不待言,科技核心竞争力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之一,未来我们必须要坚定走自主发展、掌握核心技术的道路,不管其中有多少艰难曲折,政策支持总会给市场带来想象空间,相关公司的炒作也行至中段,被挖掘得比较充分。
相比之下,“消费科技”比较被人忽视,而这也有望成为未来科技股炒作扩散的新领域。笔者定义的“消费科技”,也就是和消费者更加贴近,有助于提升消费质量的科技,包括科技应用在消费领域的新商业模式。
以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而言,将科技和消费结合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,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当中,表现良好的大多属于此类,如腾讯控股、阿里巴巴、美团点评、京东、拼多多等。美股的科技长牛股同样也具有明显的消费属性,比如“股神”巴菲特第一重仓股苹果公司,具有明显的消费电子属性;在近期美股反弹中提前创历史新高的亚马逊,也是依靠网购消费维持竞争力的消费科技股。
目前a股还比较缺乏此类兼具消费和科技属性的行业龙头,但一些行业具备类似的属性,存在被进一步挖掘的可能。如汽车电子、医疗保健、智能家居等。
来源:证券市场红周刊